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正文

防痴呆、减肥……二甲双胍“神话”前得把降糖做好

时间:2020-10-27 13:45:15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二甲双胍疗效新研究接连被报道:延缓患者认知功能衰退、对抗癌症、减肥、抗衰老……二甲双胍新奇效及好处似乎源源不断,"神药"光环越来越大。但二甲双胍真的被用好了吗?它在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降血糖作用上真的已经到达"天花板"了吗?

  现状:"降糖神药"中国临床使用率偏低

  作为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又被发掘了一项新功效。日前,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1],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衰退更慢。这为二甲双胍在抗衰老、减肥、治疗脱发、保护心血管、治疗部分自闭症、逆转肺纤维化、逆转认知障碍等诸多好处中又添一笔。接连的研究结果让其"神药"的光环不断扩大!在其近60年的"职业生涯"里,二甲双胍充分地展示了其对人类用药的安全性。

  遗憾的是,回归降糖本质,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二甲双胍在国内的临床使用率却远远不足。专家开展的研究[2]显示,二甲双胍在国内临床使用率只有53.7%,与发达国家的70%~80%存在较大差距;而二甲双胍单药的使用率则更低,仅为30%。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据2019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中国已拥有超过1.164亿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型糖尿病比例高达95%左右, 抗糖形势非常严峻!二甲双胍临床使用远未达到"及格"线,对它临床认知还远不及"神药"这样的地位。

  症结:患者依从性是临床使用"绊脚石"

  多项研究认为,用药依从性是影响临床使用率的重要因素。二甲双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腹部不适及腹泻等。2018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显示,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5%,二甲双胍从每天1000毫克起始治疗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4%。这无疑对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造成了很大影响,约有5%的患者因胃肠道明显不适症状而停止用药,20-30%的患者会因胃肠道不适导致依从性不佳。

  二甲双胍普通片在胃内快速溶解,血药浓度过高,刺激胃肠道粘膜。肠溶片/胶囊在肠道内缓慢溶出、释放,降糖效果差一些。要控制全天血糖,二甲双胍普通片和肠溶片,需服用2-4次。而二甲双胍普通缓释剂型,药物释放速率不恒定,仍然会造成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引起较大的副作用,患者实际服药也需每日1-2次。

  过多的服用次数容易造成患者错服、漏服,特别是给很多其他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或依从性较差的病人(如老人)带来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因忘记用药造成的安全性风险,提高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突破:新技术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

  随着技术的迭代更新,采用控释制剂的二甲双胍缓释片升级版问世。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大大减缓了胃肠道的反应,让二甲双胍终能"物尽其用"。

  渗透泵控释技术则以其近似零级释放、释药速率恒定的优势,让患者在每日一次给药后,即可在24小时内持续保持有效平稳的血药浓度,使血药浓度的波动更少,让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降到更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好。

  渗透泵技术被认为是最为优秀的口服缓释技术之一,然而受限于国内制剂水平等多重原因,国内普通常释剂型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料显示[3],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缓控释剂型占比仅22%左右,而在美国市场,缓控释剂型占比高达94%。而在这其中,能符合商业化生产又符合美国FDA标准的机构,国内仅百洋制药一家。目前,应用此技术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Ⅲ)奈达已于2020年4月在国内上市。

  据线上渠道的消费者反馈,"服用方便,,一次"、"没那么明显刺激肠胃了"……渗透泵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服药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将更有利于患者长期地按照医嘱来服用药物,从而达到更好的控"糖"目的。

  近年来,发病的年轻化,社会的老龄化,糖尿病防控形势越演越烈,这对糖尿病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药物的研发、新技术的突破,使得二甲双胍在不断的技术精进中,焕发新的活力,为更多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福音。

  参考文献:

  [1]. Diabetes Care,2020 Sept; dc200892, Katherine Samaras,Steve Makker

  [2].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年4月第22卷第4期,李萌、纪立农

  [3]. 《二甲双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进展》,天津药学2019年第31卷第1期,刘占峰、宋少卿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