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名人名博>正文

中国部分高校积极应对“互联网+”人才需求

时间:2015-09-29 14:51:09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新华网太原9月29日电 (记者王劲玉 王菲菲)当前,“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而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人才培养和供应主阵地,中国部分高校已经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拥抱“互联网+”。

  记者翻阅了最近五年的山西省高考(精品课)志愿报考指南发现,互联网相关专业在招生人数上均有很大提升。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物联网工程专业从2011年招收20人,到2015年招收人数增加到58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招生人数从2011年的20人增加到2015年的60人。太原科技大学也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大幅增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招生人数。

  太原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袁群芳告诉记者,经过学校长期、大量调研,同时也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学校今年新增一个班的物联网专业,减少两个班的采矿工程专业。“这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考量,也是对未来4年经济形势的一个预判。”

  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经济规模在2011-2014年间维持了5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4年互联网行业在中国直接创造了约170万个就业机会。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业规模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20年有望直接为约35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

  大学生们早已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就业的优势,对相关专业青睐有加。据太原理工大学统计显示,在2015年招收2307名本科一类学生的志愿中,把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当做第一志愿的学生占比超过30%。

  袁群芳说,学生的敏感性特别强,他们对专业的选择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经济的走向。现在太原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已经从以前的小系成长成为学校的第五大系,火热程度可想而知。

  一些大学生已经在积极试水“互联网+”。据了解,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的毕业生中有将近10%选择了创业,而这些学生所选择的行业几乎都与互联网相关;山西农业大学也有相同的情况,该校一名大学生创业者马红军说:“以前我创业基本是在做技术突破,现在我的思想是成立线上线下互动的公司,将我们的先进技术直接推广给农民,再把我们的农产品与终端客户连接。”

  山西农业大学创业学院院长高培芳表示,因为“互联网+”概念的火热,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大赛。虽然有一些成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还是只停留在简单的售卖环节,做餐饮的加入‘互联网+’概念就改卖外卖,做农业的加入‘互联网+’就做直销,这虽然是突破,但还可以有更多拓展,如在组织生产、技术突破等方面可以更多地依托互联网。”

  相关专家表示,“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为社会经济提供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平台。在当前相关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高校还应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在学生创业方面,引导他们突破思维堵塞,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来源:腾讯教育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